下面給大家帶來的是《三國志戰略版》龍爭虎鬥玩法地圖解析及戰略布局,一起看看吧!
地圖長什麼樣?180人的小團隊競技地圖
寒影流念:
龍爭虎鬥即將上線PK賽季,從測試的情況來看,後續可能會有很多的散人戰。下邊來介紹一下新玩法地圖,以供大家參考。
地圖分為兩側,左側為諸葛飛軍,右側為司馬雄師。每側共設置3排城池,第一排為大本營;第二排,東營、中營、西營;第三排,東堡、東哨、前營、西哨、西堡。其中中線有一排交戰城池,分別為東寨、東關、都邑、西關、西寨。
地圖有連城規則,打下當前城池後可攻打相連的城池,不需要連地,即城池攻占順序為從第一排——>第二排——>第三排——>交戰區,但是地圖中的兩個特殊城池連結需要注意,即第二排蜀西營可以直接連結交戰排西寨,第二排魏東營直接連接交戰排東寨。
中心城都邑共有6個相連城池,除去東關、西關外,還有蜀前營、蜀西哨、魏前營、魏東哨。
需要特別注意的是,本張地圖調動線為固定調動線,因此在調動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是否會經過敵占區,如果經過敵占區則需要中轉,其中東西寨為重要的調兵線路。
SLG刀筆吏:
如果按照賽季地圖模式來理解新地圖的話,城池分為出生圈、資源圈和霸業圈。
出生圈:即是大本營范圍;
資源圈:即營哨堡范圍;
霸業圈:即都邑范圍。
整體的戰略部署以及進攻方案選擇和正常賽季是一樣的,可分為東、西、中三路。
東路:大本營-東營-東哨、東堡;
中路:大本營-中營-前營;
西路:大本營-西營-西哨、西堡。
城池有什麼用?提供獲勝必需的積分和極其重要的遷城位
令狐:
城池的作用
1.提供積分,積分是我們獲勝的關鍵,積分有兩類。
城池首次占領會提供大量積分
城池持續占領每分鍾會提供積分
因此對於能穩穩拿捏的城池、每一座城池都需要盡可能的最快拿下以獲得城池持續積分最大化
2.城池提供連城功能,當我們要打下一座城池時,必須擁有該城池的相連的城池。這就非常考驗我們對於城池之間的特殊連線的熟悉程度,以及值得注意的是:東西寨可以在第一排城池占領後第一時間攻打,這個小技巧的利用可以增強大家對都邑中排城池的節奏掌控
3.最重要的中心城都邑僅有6個城池可以連結:東關、西關、蜀前營、魏前營、蜀西哨、魏東哨。除去各自能控制的蜀、魏四座城池外,東關西關的控制是前期最為關鍵的戰略點,因此開局是將兵力選擇主要投入其中一關,亦或是兩關兼顧,則是一個非常值得考慮的問題。
4.城池可以為我們提供遷城位置,提前規劃好每個城池的遷城人員也是非常重要的!
SLG刀筆吏:
城池玩法,更准確地說是據點玩法
一個據點周圍會有多塊空地,分為工事用地和遷城用地, 工事用地主要是用於建設箭頭、拒馬等建築用的。
怎樣利用好地圖?有優勢路也有抗壓路,使用策略靈活應對
寒影流念:
從諸葛方來進行分析,從下圖可以看到,開局需要對至少9個城池+東/西關進行部署,平均每個城破防+攻城需要25隊,則攻城部隊需要225隊(不考慮使用秘策:摧城拔寨)
由於中線城池競爭會比較激烈,所以一般會在攻占第三排城池(蜀前營)時開摧城拔寨(提升部隊攻城值),摧城拔寨第三排城池攻城約需要60隊,第二排需要75隊,合計需要135隊,前線部署約135隊進行攻占,一般第二排攻城後隊伍向第三排遷城用地行軍,交戰排打完後秒回遷城回拉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去年龍虎爭霸賽中,發現不少軍團都在利用白馬義從提升移速的特性,更快地來到第一排城池,從而縮短攻占第二排城池的所需時間。這里也列出大本營到各點路線以及用時圖(含白馬時間),以供大家參考。
目前有三種主流的策略布局,以下拿諸葛方來舉例。
第一種:搶東關打西路
這是最為激進的打法。開局在西路部署重兵,白馬中營西營開局,主力向東關、西寨和魏西堡前拉。因為從上年的龍虎爭霸賽來看,東西堡作為抗壓路,往往是兵力比較空虛的地方。但這種打法是個雙刃劍,能搶下魏西堡就能建立前期優勢,一旦不能搶下魏西堡,己方城池就不能第一時間拿下,損失了不少持續積分。
第二種:西寨、東關打法
最為標准和穩妥的開局,主力兵力前拉東關進行防禦,白馬開局中營西營、同時部分白馬和少部分主力向西寨行軍,正常情況下,是可以在司馬獲得西寨相連城池之前攻占西寨(如果司馬派出白馬干擾則無法實現)
第三種:西寨西關打法
由於西關距離蜀大本營更近,行軍到達的時間更短,因此在龍虎爭霸賽中,也有不少選擇西寨西關開局的諸葛軍團。開局白馬中營、西營,中營打通後迅速打通西哨,白馬打西寨,主力提前圍西關,待西寨打開後,西寨西哨同時攻打西關。
令狐:
我們從指揮的角都來看城池,從我的指揮角度習慣把城池分兩類
A:各自方具有絕對距離優勢的城池(雙方從大本營出發的各2排)
B:雙方連城距離相等、需要投入大量兵力爭奪的中排城池(東關西關、東寨西寨及都邑)
基於以下因素:
1.兵力:開局每個人3支隊伍、3路X3支隊伍X30人=270隊,即開局兵力是恆定的,我們要將有限的牌打出最大的效果。
2.行軍距離:A類城池具有極大的距離優勢,敵方的騷擾可能性非常小
基於以上1、2可得出結論:
在保證A類城池最快時間拿下的前提下:投入最少的兵力用於攻城A類城池、最多的兵力去爭取B類城池,是我們可行的基礎思路。
大局觀之開局兵力分配
從結論我們可以知道:在保證A類城池最快時間拿下的前提下:投入最少的兵力用於攻城A類城池、最多的兵力去爭取B類城池,是我們可行的基礎思路。但是由於B類城池總共有東關、西關、東寨、西寨4個城池。
我們把都邑為中心分為東路戰場(東關東寨)和西路戰場(西關西寨)那麼 選擇又應該如何側重呢?
我認為主要考慮以下兩個因素:
1.本局的我們主打那一路作為需要創造優勢的優勢路,簡而言之→那一路作為優勢路?
2.本局的對手可能主打那一路作為需要創造優勢的優勢路,簡而言之→我們那一路作為抗壓路?
看到這里很多兄弟又要問了,我們應該如何確定那一路是我這局的優勢路呢?這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,在此我提供幾種思路:
思路一:順勢而為,因地制宜。由於每個城池可以遷城坑位是不同的,遷城位置更多的城池意味著這一線路具有更強的支援能力和爆發力,可以作為我們主打的優勢路。
舉例:比如我方選擇東關東寨的東路戰場作為優勢路,則開局大量兵力可以選擇投入到東路。
思路二:知己知彼,百戰不殆。通過小內刺探情報、分析對手過往比賽錄像,選擇針對性的打法。
舉例:比如我方得知對方喜歡在開局大量兵力投入西路而不投入東路,則我方可以基於這個情報,在對方放棄的路投入最少的兵力保證拿城,則在對方投入大量的兵力和對方對沖,利用信息差,增強奪取重要城池的成功率。
大局觀之重中之重——都邑
作為全地圖最重要的城池→都邑,它不僅可以給我們提供大量的BUFF加成,並且積分是全地圖提供最多的城池,是我們遊戲中後期最重要的節奏節點,因此我們需要額外的重視。
在此我給大家帶來幾個都邑妙招
1.團隊內選擇專門的人員,進行都邑免戰倒計時提醒。
都邑在遊戲進程的第90分鍾會解除免戰,但是由於戰況的激烈,很多玩家常常會忘記都邑的時間點,沒有提前准備導致失利,因此專人定期提醒指揮都邑免戰時間是非常重要。
2.在都邑免戰時間前,提前鋪路戰局有利位置。
提前占好有利位置可以幫助我們有效的駐守,提高更高的戰損比
SLG刀筆吏:
策略選擇勝於武將搭配
策略選擇從開始就應該明確,獲勝的方式有兩種:一是積分制勝;二是攻占大本營制勝。
選擇哪一種方式獲取勝利,應該作為一個總的方針,然後所有的臨場指揮都圍繞這個方針去做。
建議遇到自己沒有把握的隊伍,選擇出奇制勝,即想盡一切辦法攻占對方的大本營。
從內測來看,2萬兵的兵力恢復時間是11分鍾左右,也就是說指揮在計算好每一場集中會戰的時間後,是有機會找到對方的徵兵空檔,然後切入到對方大本營的。
兩側是切入大本營的最佳路線:一般沒體驗過這個副本的玩家,兩側的遷城數相對更少,容易被突破。
魏東哨和蜀西哨是防守和進攻的最佳據點:對於任何一方,這個位置是必搶的,和前線的一關、一寨、都邑相連,即一城制三關。
想要以積分取勝必占一關一寨:依靠積分取勝就要和對方形成拉鋸,依靠速度搶占西關、西寨或者東關、東寨。由於雙方的人數和活躍度是差不多的,只要正常調度,很少會出現失衡的情況。
都邑是否要拿,關繫到全局謀劃!
積分取勝的關鍵在都邑,但又不完全在都邑。在分值差距大的情況下,拿下都邑也無法完全取勝。爭都邑的前提是確保合理的分差,不能出現那種別人7萬,你5萬,甚至更少的情況。
有了爭奪的基礎,都邑的關鍵在於道路連通。東、西關離都邑最近,也是必爭的關,如果拿不到,只能退而其次選擇走前營或東西哨。
方案的選擇就是兩個:
第一,優勢方以優勢兵力死守都邑,打常規的防守戰;
第二,主動出擊切斷進軍路線,雙方去都邑的路線都是三條,主動出擊切斷其中兵力比較集中的一條即可。
至於拼運氣搶大龍,那個就不在技術范疇了!
劣勢方必然是搶都邑的,優勢方其實未必,干擾對方打都邑,自己再趁機收城,那是最完美的方案。
來源:微信
作者:令狐、寒影流念、SLG刀筆吏
《三國志戰略版》龍爭虎鬥玩法地圖解析及戰略布局